1. 学院简介
面向海洋强国国家战略需求,践行“大食物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聚焦学校博士单位建设和学科专业优化布局,2024年7月水产学院成立。水产学院是山东省首批农技推广公费学生培养单位、综合性大学农科人才培养联盟理事单位,全国农科研究生志愿服务联盟理事单位,山东省基层渔业技术人员高质量培训基地,已形成专业-学位点-学科一体化建设的教育体系,旨在立足胶东半岛,面向黄、渤海沿线,服务经略海洋国家战略和山东省蓝色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着力理论和实践创新,聚焦优势特色突出的新农科建设,培养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的创新应用型水产人才。
2. 师资力量
现有专任教师3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0人、讲师13人,博士比例100%,高级职称教师占比58%,双师型教师比例53.8%,45岁以下教师占比超70%。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4人,兼职外聘教授44人。设有五个科研团队:扇贝育种与养殖团队、遗传育种与健康养殖团队、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研究团队、水产动物健康养殖创新团队和鱼类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创新团队。专任教师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水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农业部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人,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1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首席专家1人、岗位专家3人,山东省本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团队计划”3个。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鱼类)岗位专家、院长助理 王凯教授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王春德教授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王晓通教授
农业部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杨建敏教授
教育部高等学校水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闫冬春教授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刺参)岗位专家孙国华教授(中间)
江苏省“双创人才”王卫军教授(右一)
3. 学科建设
水产作为学校“水利环境海洋”和“食品药品与现代农业”优势特色学科群的主干学科和十大特色研究领域之一,始终积极践行学校“响应·更新·融合·服务”的发展理念,持续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现有水产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渔业发展专业学位硕士点,分别于2020和2019年招收首批研究生。拥有牡蛎种质创制与高效养殖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海马良种繁育及利用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海珍品种质资源开发与产业化烟台市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水产学科现有科研成果已支撑学校环境与生态学、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3个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
校领导慰问我院在实践基地的教师和研究生
杨建敏教授向非洲国家政党青年领导人考察团介绍水产成果
张秋胜副教授随团调研非洲现代农业
4. 研究特色
近三年学院获批国家级项目26项,省部级项目27项,总经费2600余万元,发表论文115篇,授权发明专利26项,颁布地方和团体标准4项,获省部级奖励20余项。
培育了“华春1号”耐高温海参、“崆峒岛1号”快速生长海参、“鲁益1号”高糖原牡蛎、“渤海红”扇贝、“橙黄1号”扇贝等国家级新品种。长牡蛎“鲁益1号”、刺参“华春1号”入选2025年全省农业主导品种。“渤海红”和“橙黄1号”扇贝分别成为我国北方海域和南方海域的主要扇贝养殖品种,为我省乃至全国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鲁大水产种业“芯”动能。
率先攻克海马北方室内工厂化养殖繁育技术,实现“南马北育”,助力山东成为国内膨腹海马养殖大省,成果屡获央视等媒体报道。建立了黄河三角洲刺参池塘生态养殖模式,成功实现“东参西养”,填补了区域性产业空白。 “三黑”长牡蛎、红壳皱纹盘鲍等高端特色海水养殖新品系,推广养殖200余万亩。在国内首次解决了短蛸的全人工繁育工作,完成短蛸全人工繁育和规模化繁育技术体系的构建。开展对虾病害检测、病原防控技术研发,鱼类口服疫苗研制,绿色饲料创新,藻蓝蛋白综合利用与纳米材料创制,进行海洋牧场环境与资源监测与评价技术研发、海洋牧场碳汇研究等。
这些突破性成果显著提升了养殖业良种覆盖率,为我国水产种业振兴提供了种源支撑,为绿色水产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为渔业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高水平科研平台与产业实践深度融合,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产学研贯通的创新实践基地和前沿课题资源。
长牡蛎高糖原含量新品种“鲁益1号”(GS-01-006-2020)新品种证书
刺参高产抗逆新品种“华春1号”(GS-01-014-2022)新品种证书
刺参新品种
牡蛎新品种
紫扇贝
海马可持续活体动物性饵料大规模培养技术体系
大菱鲆
绿鳍马面鲀
美国红鱼
虹鳟
石斑鱼
皱纹盘鲍“红壳”品系
中间球海胆
短蛸
凡纳滨对虾
海洋牧场蛋糕模型
5. 学位点介绍
(1)水产一级学科硕士点(090800)
本专业培养具备水产专业知识,掌握科学研究实验技能,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创新能力,政治立场坚定、品德高尚,能够在水产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或专业技术工作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5人。
设有水产养殖学和水产医学两个研究方向,水产养殖学侧重于特种水产生物繁育、养殖技术以及经济性状形成机制研究。水产医学侧重于水产动物疾病发生机制和防治技术的研究,进行免疫保护评价体系和水产动物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的研发。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为2-5年。
(2)渔业发展专业学位硕士点(095134)
本专业培养立志服务农业强国和乡村振兴,具备从事渔业生产、教育、科技研发、技术推广、管理等工作的技能,服务渔业、渔民和渔村的应用、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现有硕士生导师33人,行业/企业导师44人。
学习方式分全日制或非全日制两种,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研究生参加第一届全国渔菁英挑战赛
研究生参加第三届全国渔菁英挑战赛
研究生参加第四届科技作品竞赛全国总决赛
研究生在实践基地进行海上牡蛎养殖调查
6. 研究生培养
学院以国家海洋战略需求为导向,构建基础研究、应用创新、产业转化三位一体培养体系,依托山东威海海马科技小院、山东烟台海马科技小院、山东省芝罘区牡蛎科技小院、山东省岚山区贝类科技小院、山东省河口区刺参科技小院等,搭建企协同育人合作平台,将研究生人才培养与农业深度融合、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实施双导师制,形成学术创新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培养特色,深度对接多家龙头企业,围绕多种特色水产品开展科研活动。切实培养塑造兼具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新型人才。
学院科研实验中心坐落于水利环境海洋实验楼(忠秋楼)五层。作为学校重点建设的现代化科研基地,忠秋楼集产教融合示范与科教融汇创新功能于一体,配备国际领先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和舒适高效的新风系统,为科研工作提供了一流的实验环境。实验中心配置了包括倒置荧光显微镜、超速离心机、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显微照相系统、化学发光检测仪等在内的先进仪器设备。同时可共享使用学校分析测试中心及超算平台的80余台套大型仪器设备。学院的循环式智能养殖中心位于忠秋楼辅楼,设精养区、普通养殖区、大型生物养殖区和多功能实验室,充分满足养殖实验、大规模取样、样品处理、样品存放等需求。完善的科研硬件支撑体系为科研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目前在校全日制研究生100人,非全日制研究生28人,已毕业研究生208人,16人考取博士研究生。2025届26名全日制毕业生中,7名研究生顺利被985、211和双一流高校录取为博士研究生。毕业生就业单位为渔业渔政、水产技术推广站等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与大专院校,水产养殖、水产种苗、饲料与鱼药、水产品加工、渔业装备、海洋牧场等国企、龙头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生累计发表论文150余篇,授权专利76项,获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全国二等奖、全国研究生渔菁英挑战赛二等奖、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二等奖和山东省创新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水利环境海洋实验楼外观
水利环境海洋实验楼外观
科研实验室走廊
科研实验室内景
科研实验室内景
科研实验室内景
研究生智慧教室
6. 招生专业目录
注:具体的考试信息以鲁东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及招生专业目录为准。
7. 学费与奖励
(一)学费:学术学位研究生学费为8000元/年;全日制专业学位学费为10000元/年,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学费为11000元/年,如上级规定的学费标准有调整,将按照新标准执行。
(二)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在校全日制研究生每年可申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资助标准为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20000元,由国家下达评选名额。
(三)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在校全日制研究生每年可申请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硕士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为每生每年8000元,二等学业奖学金为每生每年5000元,三等学业奖学金为每生每年3000元,奖励比例分别不超过符合评审条件硕士研究生人数的10%、20%、40%。
(四)研究生助学金: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在人事档案转递到我校且无违规违纪的情况下,可享受研究生助学金资助,硕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
8. 培养地点及住宿情况
培养地点为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红旗中路主校区、科技小院和教学实习基地等。研究生宿舍为4-6人间,一般有独立卫生间,根据住宿条件不同,住宿费每年900-1300元不等,非全日制研究生学校不安排住宿。
9. 联系方式
联系人:房老师、王老师、姜老师
招生咨询电话:0535-6651049、0535-6697520、0535- 6697523
E-mail:fly12689@163.com
学院研究生招生网址:https://scxy.ldu.edu.cn/jyjx/zsgz/yjszs.htm
通信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红旗中路186号鲁东大学水产学院(北教19号楼)
邮政编码:264025
注:以学校后期发布的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为准。
(撰稿:房燕,审核:王凯,终审:郭智光)
电话:0535-6697523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红旗中路186号
学院微信
鲁东大学水产学院 版权所有 鲁ICP备号:090966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