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讲堂邀请我校牡蛎育种专家王卫军教授作“牡蛎育种之我见—科技让牡蛎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学术报告。水产学院教师、学生参加。
王卫军教授首先介绍了牡蛎育种领域的前沿技术,再结合其具体工作深刻展现了践行“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初衷。其科研团队成功创建基于 NIR - BLUP 的贝类品质性状育种技术体系,突破贝类品质性状育种瓶颈,培育出我国首个高糖原含量的牡蛎新品种 “鲁益1号”。在倍性育种技术上,他们攻克基于四倍体自繁群系的全三倍体牡蛎育种难关,成就 “四季肥牡蛎” 美誉。近期,王卫军教授团队培育的 “近圆型” 长牡蛎新品系 “鲁东 2 号”已进入2024 年在审国家新品种。
这些丰硕的成果背后浸润了王教授辛勤的汗水。牡蛎育种过程,从种贝促熟的精细呵护、繁育亲本确定的严苛筛选,到复杂家系构建选育系统的精心搭建,再到养殖全程管理的精准把控、生长数据监测的持续追踪,直至营养品质深度剖析,全方位展现科研全程的严谨与执着。
此次报告是鲁东大学推动水产学科发展的关键之举。水产学院凭借科研实力与人才优势,借此类学术交流东风,激励师生投身科研创新,强化产学研协作,志在以科技创新为笔,饱蘸蓝色海洋墨汁,绘就水产种业振兴宏卷,为海洋产业繁荣、国家粮食安全加固桩基,于海洋强国征程上扬帆致远。
电话:0535-6697523
地址: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红旗中路186号
学院微信
鲁东大学水产学院 版权所有 鲁ICP备号:09096634号